台灣央行跟隨聯準會升息一碼,台股遭受外資持續賣出權值股壓抑。中、港股市受當地疫情持續嚴峻、政策監管問題,及中概股下市風波,表現相對疲軟。聯準會緊縮政策大致抵定,烏俄戰爭持續時間超過預期,高通膨壓力籠罩金融市場,成為影響短、中期風險性資產的重要關鍵。台股雖面臨外資出走壓力,但高股息率仍具投資優勢,投資上宜選擇高毛利率企業。另,中國官方祭出政策救市,稍提供A股止穩契機。
中國利空消息頻傳,台股外資賣壓沉重: 中國兩會維持經濟穩增長論調,但中港部份地區實施嚴格防疫措施,加上中概股下市疑慮等利空消息頻傳,重創中港股市表現。台灣央行超乎市場預期升息一碼,政策利率回復至疫情前水準,台股遭受外資持續賣出權值股壓抑,表現平平。
升息及通膨預期增溫,股債遭受重創: 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,且透露後續縮表意圖,同時烏俄戰爭持續時間較預期更久,市場對於通膨見頂時程再度推遲,導致全年升息幅度不斷上修,拖累債市表現。股市同步遭受衝擊,且分歧逐漸顯現。
長短天期殖利率曲線倒掛,通膨壓力暫難降溫: 烏俄戰爭持續時間比預期更久,市場對高通膨見頂時程再度推遲,導致美國今年升息幅度不斷上修,三月間甚短暫出現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倒掛現象。所幸,美國勞動市場依舊強勁,且消費受戰爭因素影響並不明顯,現階段暫無陷入停滯性通膨疑慮。然而,偏高通膨仍將是影響風險資產中期表現的關鍵因子。
台股具高股息率優勢,中國震盪恐難避免: 台灣近年受惠數位轉型,對電子產品、晶片需求帶動相關價格上漲,半導體、零組件廠毛利率同步上揚。台股近期雖受國際股市影響,及外資賣壓而出現震盪,但高股息率仍具投資誘因。另,中國官方對穩增長政策達成共識,但疫情急劇惡化造成短期干擾,未來政策方向有望轉向寬鬆。然而,考量後續股市震盪難免,未來仍將以分批布局角度介入。
投資組合第一季下跌7.49%,低於績效指標的-5.14%。受美國科技股賣壓牽連,同為科技比重較高的「台灣股票」同步下跌。「中國股票」持續受中國境內疫情嚴峻影響,表現相對疲弱。另,「保守平衡型」因債券比重較高,在升息環境下,受債券價格下滑拖累。
第二季維持股債配置比例不變,但調高「全球債券」資產比重,同時調降受烏俄戰爭影響較重的「全球高收益債」類別比重
註:績效截至2022/3/31。指標指數為:50% MSCI 世界指數 + 50% 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
**溫馨提醒**專家團隊將持續為你監控市場狀況並適時做出調整。提醒你,如收到「再平衡」通知,請登入智能投資平台檢視並更新你的資產配置,以因應投資市場變化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