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季亞洲各國走勢分歧。中國尚未擺脫疫情陰霾,加上政策監管問題,及中概股陸續下市風波,拖累中港股下跌,迫使官方不斷祭出刺激政策救市。同期間,東協及印度逐漸自疫情中復甦,受惠於經濟活動回溫,當地股市相對抗跌。面對全球高通膨、升息循環壓力下,亞洲市場未來波動恐加劇,後續仍須留意風險。
升息及通膨預期增溫,股債遭受重創: 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,且透露後續縮表意圖,同時烏俄戰爭持續時間較預期更久,市場對於通膨見頂時程再度推遲,導致全年升息幅度不斷上修,拖累債市表現。股市同步遭受衝擊,且分歧逐漸顯現。
印度、東協經濟活動回溫,亞債因殖利率彈升而下跌: 印度央行將維持市場流動性,帶動印度股市相對抗跌。另,隨疫情影響逐漸鈍化,東協經濟活動持續恢復,當地股市稍見回穩。亞債方面,因聯準會強調將緊縮貨幣政策壓抑通膨,推升殖利率走揚,同步遭受衝擊。
高通膨、升息循環,股市波動漸增: 俄烏衝突增加短期通膨壓力,及經濟增長阻力,市場對於加速緊縮貨幣政策達成共識。面對通膨高漲環境,升息循環伴隨縮表進程,預期股市波動將被放大,債券、科技股明顯遭受壓抑,原物料、健護及高股息等族群,成為資金追逐標的。
亞洲經濟穩健復甦,但須留意各國緊縮政策: 亞洲各國逐漸擺脫疫情干擾,但短線面對通膨擔憂加劇,緊縮風險遽增等利空襲擊,亞洲資產波動劇烈。但中長線來看,亞洲各國復甦步調未受影響,當地企業體質改善,槓桿比例下降,利息覆蓋率提升。亞債除具較高報酬、較低波動優勢外,且較其他利差商品更具吸引力,但未來須留意各國緊縮政策、中國房地產商債務問題,與監管方向變化。
投資組合第一季下跌8.69%,低於指標指數的-6.82%,「亞洲債券」、「大中華股票」為主要負報酬來源。亞債持續受中國地產商違約問題影響,聯準會升息進一步造成拖累。中國境內疫情嚴峻,且尚未擺脫監管及中概股下市陰霾,拖累中、港股市持續下跌。
第二季調高債券資產比重,同時調降「亞太區不包括日本股票」、「大中華股票」比重。中國地產商問題雖然依舊存在,但整體亞債仍具高報酬、低波動優勢,利差較其他區域債券更具吸引力。在未來全球資金環境緊縮,股市波動加劇下,透過增加債券部位,平衡整體投資組合風險。
註:績效截至2022/3/31。指標指數為:50% MSCI 全亞洲不含日本指數 + 50% JPMorgan 亞洲美元信用指數
**溫馨提醒**專家團隊將持續為你監控市場狀況並適時做出調整。提醒你,如收到「再平衡」通知,請登入智能投資平台檢視並更新你的資產配置,以因應投資市場變化。
延伸閱讀